打开APP

详解药明康德数据,环环参透CRDMO模式的奥秘

来源:网络 2025-10-22 10:28

在近日举办的2025药明康德投资者开放日上,药明康德的多名管理层成员向线上和线下的数百位投资人和分析师介绍了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趋势,以及药明康德的能力与布局。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至今走过25年发展历程。在此期间,医药行业的发展呈周期性波浪式前进,而药明康德在投资者日活动上披露的数据却“穿越周期”,引人关注。

一组典型的数据是,2007-2018年期间,药明康德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3%,而同期反映全球新药研发趋势和投资金额的NBI (NASDAQ Biotech Index) 行业基准指数复合增长为12%。2018年至今,药明康德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4%,更是达到NBI复合增长率的3倍。

这一超越行业的快速增长,既离不开持续涌现的行业需求,也受到药明康德商业模式的驱动。

这里所说的商业模式,指的是药明康德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模式。从前端新药发现与研究 (R),到工艺开发 (D),再到商业化生产 (M),该模式全面覆盖并无缝衔接新药研发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

CRDMO模式形成了一个漏斗式的业务模型,通过“赢得分子”和“跟随分子”的双重驱动,创新药物分子源源不断地从漏斗上方的R端流向D端,再从D端流向漏斗下方M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级加速沉淀。

图表, 漏斗图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拆分环节来看,强大的R(研究)阶段业务能力,帮助药明康德超越了CDMO委托开发、生产模式,从新药研发的早期就为每一个创新梦想服务。R端的引流带来新客户、新分子与新项目,推动了下游D&M端的高速增长。

自2018年起,药明康德的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实现了38%的复合增长,其中D&M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5%。2025年,该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首次突破500亿。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相比,如今药明康德用两倍增长的R端在手订单,带来了17倍增长的D&M端订单,再次印证了CRDMO业务模式带给药明康德的确定性。

D&M端的订单增长,既依赖于早期研发能力的建设和R端客户引流,也离不开药明康德在D&M端产能的持续快速投入。

另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是,D&M端产能投入占药明康德整体资本支出的比例,从2018年的28%提升至2025年的约85%。随着后期和商业化项目的大规模生产,以及新分子项目比例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达到45%,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在CRDMO模式中,R-D-M端的高效运转,同样离不开“O”,即运营(Operation) 的精益求精。投资者日活动上,药明康德高管分享了产能爬坡越来越快的“药明速度”——其常州基地从2016年第一个车间投入使用,一期和二期共计9个车间,耗时5年完成全部建设,并投入使用。而到了三期,6个车间仅用两年时间,便投入使用。在一江之隔的泰兴基地,一期的6个车间、二期的4个车间,分别都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投入使用。2017年,药明康德从投入使用一个新车间,到达到满产,大约需要2年时间,而在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缩短为两个月。

药明康德发展到今天,庞大的体量已然产生能够便利调配资源的规模效应,成熟的标准化培训体系也能够不断复制。越来越高的效率与不断摊低的成本,将对药企和整个医药产业都有助益。

得益于运营策略以及持续提升的运营能力,2018-2025年间,药明康德的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复合增长预计将超过30%,高于24%的收入复合增长率。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经调整non-IFRS净利率达到30%,也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据也意味着,药明康德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住了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而可以预见的是,在CRDMO业务模式中R、D、M、“O”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下,药明康德有望继续抓住未来的高价值机遇,持续穿越各种周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